从探访古老的文化遗址,到参与前沿的科技创新项目,从深入乡村体验农耕文化,到走进企业了解现代工业流程……
2025年是夹江研学旅游启动年,各地中小学生陆续开启研学模式,研学游成为了夹江旅游的新风尚。
近日,一阵欢声笑语打破马村镇的宁静。一群前来研学的同学循着张大千的足迹,走进乐山夹江千年纸乡,开启一场以古法造纸为核心的非遗深度研学。在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中,孩子以手触历史,以心悟匠心,完成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启蒙。
在大千纸故里,同学身着传统服饰,以古礼祭拜“造纸鼻祖”蔡伦。肃穆的仪式中,导师详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功绩,同学们怀着崇敬之心,缅怀先师蔡伦,学习其创新精神,传承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芽。
同学们认真了解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的发展脉络以及72道工序,实地参观手工造纸生产车间,共探《天工开物》中的匠心密码。
在抄纸、花草纸制作、拓印年画、纸乡书法等课程上,同学们亲手尝试抄纸成型,体会古法造纸不易;将自然花草融入纸中,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;亲手拓印夹江年画,感受国家级非遗的魅力;学习书法、绘画,在亲手制作的竹纸上挥毫泼墨,在纸间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。
“此次研学活动非常有意义,我看到造纸的72道工序,感受到传统技艺的匠心独运,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。”峨眉实验小学一年级八班的学生骆宇森兴奋地说。
此次研学之旅,同学们走出课堂,在实践中收获知识与快乐,不仅深入了解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更在心中种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。
峨眉实验小学副校长余虹宏告诉记者:“这是我们学校第三次来到夹江大千纸故里,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夹江竹纸制作技艺,亲身体验抄纸、拓印年画等等,孩子们在这里受益匪浅,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里。”
近年来,夹江以国家级非遗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为核心引擎,系统整合区域内文化资源,打造“点线面”结合的立体研学体系。精心规划两条精品研学线路:一条以“非遗技艺传承”为主题,串联大千纸故里、杨湾纸坊、大千纸坊等研学基地,沉浸式展现竹纸制作的72道古法工序;另一条以“人文生态探秘”为脉络,贯通大千寓居、“马村八景”等特色节点,让参与者在古村街巷与自然景观中感受历史文脉的延续。
夹江大千纸故里负责人王祥兵表示:“我们开发了30余节特色课程,既有竹纸制作、书法拓印等技艺体验课程,也包含传统文化讲堂、竹麻号子非遗互动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内容,形成覆盖全年龄段、适配多元需求的课程矩阵,让研学真正成为‘行走的课堂’。”
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优质的研学体验,马村镇深入调研学生、学校等研学旅游主体需求,积极争取“非遗四川·百城百艺”项目等专项资金,对研学基地、“文家乐“民宿等场所进行提质改造。如今,研学基地内标识清晰,全景游览图一目了然,游客中心、卫生间等研学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升级。目前已争取提质改造专项资金30万元,相关工程正在有序推进。
夹江研学旅游对千年纸乡文化的创新性表达,也是探索“文化保护+旅游发展+教育实践”融合路径的重要尝试。未来,夹江县将继续以研学旅游为纽带,紧扣四川省研学旅游三年行动计划,深化“非遗活化”“文旅融合”等实践,推动传统文化从“静态展示”向“动态体验”转型,努力成为川内研学旅游的标杆与创新示范地,让古老的纸乡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。
来源:夹江县融媒体中心
记者:罗丹 王楠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